江涌在《群众》刊文: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141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全省教育系统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教育新实践、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大兴调查研究,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把握“三重逻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一是深刻把握理论逻辑,夯实思想根基。“两个确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成熟完善的历史标志,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关于党的领导核心问题和革命理论问题的继承和发展,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深刻把握历史逻辑,增强历史自觉。“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好“两个确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内涵,增强历史自觉、强化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三是深刻把握实践逻辑,绘就宏伟蓝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对江苏工作的总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的总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总蓝图。全省教育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真学真用、真抓实干,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争当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答好“三大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将紧紧围绕如何答好这三大根本问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抓好培根铸魂。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重要回信精神,组织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全省校园巡演,教育引导学生拥有“四个自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出台“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遴选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建设项目。二是抓好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润心”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行动,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持续优化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坚决守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以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为保障,推动高水平大学办好教师教育,抓好江苏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苏教名家等培育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加快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坚持“三个导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体现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一贯立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基础教育聚力“补短板、优生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城乡融合背景下义务教育的布局、结构和规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快构建供给充足、普职融通、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努力满足各类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深化“双减”工作,特别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进一步消除教育内卷焦虑。二是职业教育聚力“树精品、创特色”。加快构建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中职“双优计划”和高职“双高计划”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深化普职融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建若干个支撑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地方产教合作联合体、产业链教育链融合共同体,加快打造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和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着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三是高等教育聚力“强内涵、创一流”。加强高等教育分类特色发展,以实现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结构布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级和贡献水平。

统筹“三位一体”,切实增强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必须强化“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一是打好统筹融合“组合拳”。优化完善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引导更多高校面向国家战略、江苏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和专业集群,强化高校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协同,构建一批与江苏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新格局。二是牵好拔尖人才“牛鼻子”。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贯通培养机制,实施英才计划、高品质高中与高水平高校协同培养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和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好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三是下好基础研究“绣花功”。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组织重大任务、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推动高校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卡脖子”问题的能力,在关键领域产出一批可以领跑或者并跑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