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门有思政 课课有特色

发布时间:2022-02-17浏览次数:119

我省发布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和示范专业名单,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推进课程思政融得进、落得实、看得见——

“讲到‘电磁波的极化’知识点,就会想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都意识到北斗系统对灾难救援的重要性。‘北斗’的诞生,让我们从此更有底气和话语权。”在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课上,该校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蕾蕾以鲜活案例作“点缀”,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的运用,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南邮是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之一。202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课程思政高校、专业和课程三级指标体系。2021年,我省遴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3门,其中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1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位居全国第二。前不久,我省发布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校10所、示范专业52个,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全方位、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逐步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健全“三全育人”大格局。

将教改重点聚焦课程思政

近日,东南大学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近百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展出,打造了多个课程思政“金课”,该校成为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之一。东大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大力推行“培元计划”,成立了以教务处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课程思政结对共建机制,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思政体系。

在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中,不少高校秉承“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建设理念,着力贯通各环节、联通各领域、融通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升级版”,有力地将教学改革与建设重点聚焦到思政体系建设,让课程思政融得进、落得实、看得见。

河海大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工程”,加强统筹设计,注重分类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专题培训,开展成效评价,着力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体系。同时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整合,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河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全国15个,江苏唯一)。

以价值引领深挖思政元素

南京大学强调育教融合,将育人浸润在课程中。在打造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宇宙简史”过程中,鼓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组建团队共同研究,课程通过8个融合科学和哲理问题反映天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介绍天文学家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他们获得成功的荣耀,遭遇失败的挫折,尤其宝贵的是他们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秉承同样课程思政理念的还有江苏大学。该校车辆工程专业入选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该专业拥有60多年办学历史,始终以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和“强国有我”大志的专业人才为宗旨。瞄准汽车核心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将“科技”和“创新”植入学生思想中,引导学生以振兴汽车行业为己任。

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引领元素,是我省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之一。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体现了各高校以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点促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并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明确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使专业课教师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展现自己的“特色”。

用生动实践推动知行转化

日前,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举办“能源化工装备前沿知识讲座”,邀请中石化“国家勘探设计大师”刘昱等4位专家走进学生课堂,结合石化大工程理念,讲述我国石化工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几代人的创新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据了解,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落实“大思政课”实践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与思政课、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度融合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构建了支撑实践育人模式运行的教学体系、方式方法、发展举措,不断提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知行转化的力度,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我们推动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相融合,力求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思政育人成效。”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入选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该专业教授杨新海介绍道,为引导学生在鲜活生动、深度沉浸的思政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师生作为“驻村规划师”经常赴苏州树山村等地,开展“陪伴式”规划,推动乡村蝶变;将思政课堂搬进乡村,到常熟市蒋巷村开讲信仰公开课——“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生动实践推动知行转化。